内容详情

健康科普 | 清明——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

清明时节雨纷纷
图片

清明节气与中医养生:顺应天时,调养身心


    清明,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,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,也蕴含着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。清明时节,春意盎然,万物复苏,自然界阳气升发,正是调养身心的好时机。‍

图片

一、节气特点

清明节气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。清明时节,气温回升,雨水增多,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然而,清明也是冷暖空气交替频繁的时期,天气变化多端,容易引发各种疾病。‍

二、饮食调整

 清明时节,饮食应以清淡为主,多吃时令蔬菜,如菠菜、香椿、荠菜等,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,有助于清热解毒、养肝明目。此外,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,如山药、薏米、莲子等。

三、中医养生保健

1. 起居调养:清明时节,应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,早睡早起,适当进行户外活动,如散步、踏青等,以舒展阳气,增强体质。但要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凉感冒。

 

2. 情志调养:清明时节,人们容易触景生情,产生悲伤、抑郁等情绪。中医认为,情志不畅会影响肝气的疏泄,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的运行。因此,要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。

 

3. 运动调养:清明时节,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以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增强体质。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,避免过度劳累。

 

4. 穴位保健:清明时节,可以按摩或艾灸一些具有疏肝理气、健脾祛湿作用的穴位,如太冲穴、足三里穴、阴陵泉穴等,以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。






图片



清明节气养生小贴士:

清明时节,天气变化多端,要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凉感冒。

清明时节,雨水增多,湿气较重,要注意防潮除湿,避免湿邪侵袭。

清明时节,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,过敏体质的人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。

总之,清明节气是调养身心的好时机,我们要顺应天时,合理饮食,适当运动,保持心情舒畅,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。



图片





分享至:
×

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