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节气
俗话说“秋冬会养生,来年开春能打虎”,立冬作为冬季首个节气,是阳气收敛、万物闭藏的关键节点。遵循《黄帝内经》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”的养生智慧,从起居、饮食、运动、情志到特殊人群防护,做好“藏”字诀,助力安稳过冬、为来年生机蓄力。
起居调护:睡好“藏阳觉”,护牢“保暖关”
立冬后白昼渐短,作息需顺应阳气潜藏规律:
早睡晚起,随日而行: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,太阳升起再起床,避免熬夜耗损阳气,保证充足睡眠以“养阴藏血”。
重点保暖“三部位”:头部为阳气汇聚之地,外出需戴帽防受寒;腹部(尤其肚脐)皮薄敏感,穿护肚衣物或贴暖宝宝,避免腹痛腹泻;双脚是“寒从脚起”的入口,穿厚袜、不露脚踝,睡前可温水泡脚(水温40℃左右)。
饮食调养:温补不燥,精准养肾
冬季进补以“温和平补、养肾润燥”为核心,拒绝盲目大补:
多吃两类“养生食材”:
温性食材:洋葱、南瓜、香菜等蔬菜,石榴、龙眼、金桔等水果,板栗、核桃仁等坚果,以及牛肉、羊肉(“三高”人群选低脂款),煲汤、煮粥皆宜,助力健脾暖身;
黑色食材: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枣等,遵循“黑色入肾”理论,晨起一碗黑芝麻糊或黑豆粥,帮你固护肾精。
避忌生冷与过燥:少吃冰饮、凉菜,避免损伤脾胃阳气;火锅、辛辣食物需适度,防止上火爆痘;气候干燥时,搭配大白菜、苹果、柑橘等果蔬,补充水分防口干、皮肤干。
运动与穴位:温和动养,激活“暖动力”
冬季运动忌大汗耗阳,穴位按摩可助阳气内藏:
运动“微汗即止”:选择太极、八段锦、慢走等平缓项目,晨练需等日出后进行,避免清晨寒气入侵;运动以身体微微发热、似有汗意为度,不做高强度器械训练,防止阳气随汗液外泄。
常按“养肾暖穴”:
涌泉穴:泡脚后按揉,改善手脚冰凉;
关元穴:顺时针摩动3-5分钟,补益元气;
肾俞穴:掌心搓热按摩,强肾纳气。
情志与特殊人群:守好“恬淡心”,防护更精准
冬季易因日照短生抑郁,特殊人群需针对性养护:
情志“精神内守”:多“背日光坐”,晒30-60分钟后背补阳气、疏情绪;少纠结琐事,参与集体活动,保持乐观心态,避免“冬季抑郁”。
特殊人群重点防护:
高血压患者:保暖防血管收缩,勿清晨早练,避免血压骤升。
糖尿病患者:足部护理是关键,泡脚水温不超过40℃,防烫伤。
老人与儿童:头、腹、脚保暖到位,老人起床需“慢三步”(躺一会儿→坐一会儿→站一会儿),预防体位性低血压。
立冬养生,不在复杂而在顺应自然。从今天起,把“藏”的智慧融入日常,护好阳气、养足元气,待来年春日,方能生机勃发。